您当前位置: 汽车供求网 >> 商业资讯 > 详细信息
杨绪春: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创新机制
相关专题:资讯频道 发布时间:2012-02-01
新车导购: 访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杨绪春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

杨绪春: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创新机制

——访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杨绪春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创新机制,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襄阳市市委常委杨绪春。

记者:襄阳市为什么要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杨绪春:襄阳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城市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基于襄阳现有汽车工业基础及对未来发展的预判而谋定的。现实的汽车产业基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外部环境。襄阳位于湖北汽车走廊中段(武汉—襄阳—十堰),是东风汽车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动力和部件制造基地,也是北汽福田的专用车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00多家,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3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记者:襄阳是如何实施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式创新发展的?

杨绪春:襄阳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上,不只是从单一方面着手,而是充分借助政府的聚合力,形成了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技术研发、试制、制造、产业园规划、检验检测、政府采购、示范运行、税收优惠、配套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政策支持等全产业链的过程。

经过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目前襄阳已有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及院所15家,产业链建设和资源配置趋于科学合理,形成了整车(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市政环卫车等电动商用车)—国通青山电池、高新青山电池、骆驼蓄电池—宇清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器—附件等产业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品牌,相关企业不仅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技术领先优势,而且拥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襄阳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原动力。

同时,通过对全链条创新战略的支持,市场与政府联动,目前襄阳已经形成“二纵三横”的产业格局,先后被国家分别授予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型工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全国惟一一家同时具有双重示范任务和拥有国家级动力电池产品质检中心的城市,这为我市综合性发展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政策支持、平台建设、产品和市场开发等良好基础。

记者:襄阳市在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创新机制过程中有何启示?

杨绪春:自主创新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施创新,集中资源在关键点取得创新。进行战略思维,要统筹兼顾,但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战略重点。襄阳市作为一个地级城市,自主创新产业选择上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最有潜力创新和实现产业转化的点位,离开了现有汽车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能具有形成战略产业的基础。

自主创新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力量,将“他主创新”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就地市一级或者县一级或者部分企业,真正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是很难的,主要是基础研发条件、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有限,因此,对于这些县市范围内,不排除极少数企业、少数技术领域的创新,更为现实的选择是: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大学及其他各方面的研发成果,经过筛选分析后,确定最有可能实现产业转化的技术,加以支持。襄阳近几年来对科技资金和工业资金,十分注重产学研结合,广泛搜集外界的专利信息、技术转化成果,同时广泛搜集市内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和企业对技术转化方面的需求,促进这两个结合,市里为此建立中科院专家院士服务中心。

自主创新还要注重政府与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联盟的建立。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主创新很难取得突破,依靠政府、研究机构和众多企业结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联盟,政府资助启动资金,企业投入后续资金进行大规模、集团式的研发活动,政府通过持续资金投入扶持研发研盟,使产学研联盟逐步成长,形成研发集群进行战略思维,才能达到“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的效果。
 

  动态次数: 1236     来源:
本文转载目的是让更多的网友分享该信息。该文中所有内容仅代表信息原创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的观点,所有内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该文中所有图文、视频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本文无意中侵犯了某方知识产权,请告知我们删除处理。联系电话15313206870(微信)、为避免电话不通,请同一时间发送至523138820@qq.com邮箱,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文关键字:
法律声明: 一、本站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第三方或网友发布,不作任何商业用途(除签约外),在网页上的所有信息本站不另作声明、也不作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或可靠性,网友在浏览时敬请自主识别把握,慎重对待,本站不负任何的经济纠纷责任和其他任何知识产权及肖像权属等责任; 二、如本站内有涉入不良信息、或者有侵权之类信息的,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本站在收到举报人有效证明证据后会及时删除或屏蔽处理。本站联系电话:0086-15313206870,或直接发至邮箱:523238820@qq.com,发送邮件后请电话本站补充落实,以免误时误事。本站举办单位:浙江水大科技有限公司真诚感谢您的关注,谢谢!
转发分享得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