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不着味就不是新车了,怕是二手车吧。”在一家豪华汽车品牌4S店,销售人员提醒前来提车的车主:“多开窗透气,一两个月就散干净了。”
不过,近期媒体曝光的多起投诉案例显示,一些已经购置1年以上的汽车依然刺鼻难闻,其中不乏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车型,这也暴露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新国标收效甚微。对此,深受其害的众多新车车主呼吁,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保护车企利益,相关部门应尽快将车内空气质量评价的推荐性国标升级为强制性国标。
国标升级为何阻力重重
就在上周,奔驰、奥迪、宝马的车内异味投诉再次受到关注。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三大豪华品牌为降低成本,部分车型采用了价格低廉的沥青阻尼板,这些起减震降噪功能的阻尼板均含有70号沥青成分。沥青是指煤焦油或石油提炼后产生的残渣,因含有多环芳烃及硫、酚等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1976年就将煤焦油沥青列为一类致癌物质。
对此,奔驰中国、宝马中国均回应称,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使用的是进口阻尼部件,符合公司全球质量标准;一汽大众奥迪公关部也表示,一汽大众奥迪遵循奥迪全球统一的采购体系,一汽大众材料中心针对阻尼片做了检测,得出的结果是有害物质低于奥迪全球标准。
汽车专业人士透露,国内对汽车环保材料的使用没有相关约束条款,因此合资车企多半也采用便宜的材料,而且很多有害气体还产生于落后的生产流程环节。因此,寄望于车内空气质量国标尽快升级为强制性国标并不现实。“一是从严监控的社会成本太高,二是多数企业的工艺水平根本达不到,只能停产。”
上述说法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日前,北京、上海、重庆等19个城市的消协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上升为强制性标准,加强对汽车厂商的监管力度,对存在产品缺陷的产品应采取强制召回等措施,督促汽车厂商重视车内空气质量。
技术标准值过低引质疑
去年年底,京津沪穗等22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首次依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开展了汽车室内空气质量比较试验活动。
检测报告显示,25个汽车品牌的43个在用车型,车内空气质量状况达标率为93.02%,只有3辆样车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标,超标的挥发性有机物为甲醛或乙醛。除了这3辆样车超标外,其他车型虽然也检测出了甲醛和乙醛,但其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范围之内。
“检测结果显然与公众对车内空气污染的实际感受有很大出入。”参与这次比较试验的专家透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标规定检测时的环境温度仅为25摄氏度,但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承受超过5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
吉利汽车最新公布的沃尔沃车内空气质量内部技术信息显示,沃尔沃在设计阶段就谨慎选择内饰材料,对有机挥发物、气味、甲醛等进行测试,并模拟阳光暴晒情形,将车身加热到65摄氏度并持续数小时,以测试盛夏高温时材料挥发状况。
在上述比较试验中,沃尔沃是豪华车型中惟一获得五星级评价的车型,而奥迪、奔驰、宝马、雷克萨斯品牌的参与车型均只获得四星评级,而自主品牌的评价结果并不属于合资和进口品牌,说明车内空气质量与车辆购置档次没有直接关系。
“针对车内空气质量污染这样一个严重现象,国家应提高标准,否则家家都合格,标准失去应有的作用。”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建议,应该由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
新闻链接
1.5万元可测
车内空气质量
刚买回来的新车怎么才能知道挥发性气体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目前北京有两家比较专业的机构可以检测车内空气质量,普通家用车检测费用均在1.5万元左右,需要提前预约。这两家检测机构分别是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劳保科学研究所室内环境检测中心,检测内容均为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
根据去年三月生效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车内空气中苯的浓度不能超过每立方米0.11毫克;甲醛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0.1毫克;二甲苯不超过每立方米1.5毫克。其他五种有毒有害的挥发有机物甲苯、乙苯、苯乙烯、丙烯醛的浓度也有规定的限值。
不过,即便是测出新车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检测报告也未必能帮助消费者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这些挥发气体可能来自于车体,也可能来自于内饰件,是无数种化学材料综合作用的结果,检测过程难以确定有害气体的具体来源。尤其车体结构和零部件材质产生的挥发气体,消费者更无可奈何。”一位不愿具名的检测人员表示,上述两家机构的检测报告具有权威性,但消费者无法凭检测报告向汽车厂商索赔,因为评价指南国标只是推荐性国标,不具有强制性。“除非有证据显示,车主的健康因车内空气污染而受到了严重损害,才可能以提起法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
新车上市
资讯排行
- 第一季度,中国电动车市场销量分析
- “灯厂”奥迪,把整个前脸都设计成大灯,快让你修不起了!
- 全尺寸新生代智能MPV上汽大通MAXUS G90上市,售21.99万起
- 当国外车越来越“虚弱”的时候,自主车撕下“谦虚”面具开始反击
- 车动态:林肯航海家上市;唐DM召回;腾势D9内饰曝光
- 中国“陆上公务舱”来了!比别克GL8还大,内饰豪华,只卖22万
- 国产“特斯拉”,车长5.1m,全景天幕天窗+四块液晶屏,续航600km
- 新款吉利博越来了,紧凑级SUV中不好惹的对象?
- 稳中有进,上汽发布2021年年报:净利润达245.3亿,同比增长20%
- 积极拥抱行业变革 广汽本田电动化进程再加速
- 特斯拉召回超万辆Model3!赛道模式下或增加碰撞风险
- 买一台少一台,劳斯莱斯魅影“陆地极速”典藏版,全球限量35台
- 腾势D9内饰曝光,能否对标埃尔法不知道,但肯定比GL8强!
- 国产却“世界领先”,3.9s即破百,可续航1008km,销量超蔚来小鹏
- 丰田纯电SUV预售,22万起,这下只能靠信仰了